跳转至

2.地球的物质组成(10')

(1)造岩元素与克拉克值。

① 造岩元素

造岩元素是指构成岩石的主要化学元素,它们在地球的地壳、地幔和地核中广泛分布,并对岩石的组成和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。

② 克拉克值

克拉克值由美国化学家弗兰克·克拉克(Frank W. Clarke)首次提出,用于描述地壳中化学元素的丰度

克拉克值是地质学中用于描述地壳化学组成的重要指标。以下是一些常见元素在地壳中的克拉克值:

元素 氧 (O) 硅 (Si) 铝 (Al) 铁 (Fe) 钙 (Ca) 钠 (Na) 钾 (K) 镁 (Mg) 钛 (Ti) 其他
克拉克值 (%) 46.6 27.7 8.1 5.0 3.6 2.8 2.6 2.1 0.4 1.1

(2)矿物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。

① 矿物的基本概念

矿物是天然形成的、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物质。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,具有以下基本特征:

  1. 天然形成: 矿物是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,而不是人工合成的。
  2. 化学成分: 每种矿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,通常可以用化学式表示。例如,石英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(SiO₂)。
  3. 晶体结构: 矿物具有有序的内部原子排列,形成晶体结构。不同的晶体结构导致矿物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。
  4. 物理性质: 矿物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,如硬度、颜色、光泽、透明度、解理和密度等,这些性质可以用来鉴定矿物。

② 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

⁉️这玩意儿太多了,糊弄糊弄吧。。。

以下是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的表格,包括颜色、光泽、硬度、解理、特殊性质等信息:

矿物名称 化学成分 颜色 光泽 硬度 (莫氏硬度) 解理 特殊性质
石英 SiO₂ 无色、白色、紫、黄、粉、烟色 玻璃光泽 7 无解理,断口呈贝壳状 常呈六方柱状晶体,透明度高
长石 KAlSi₃O₈, NaAlSi₃O₈, CaAl₂Si₂O₈ 白色、灰色、肉红色 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 6-6.5 两组完全解理,交角约为90度 常呈块状或板状晶体
云母 KAl₂(AlSi₃O₁₀)(OH)₂, K(Mg,Fe)₃(AlSi₃O₁₀)(OH)₂ 白云母:无色或淡色,黑云母:深色(黑色、棕色) 珍珠光泽至玻璃光泽 2-3 一组极完全解理,易剥离成薄片 薄片状晶体,具弹性
方解石 CaCO₃ 无色、白色、灰色、黄色、粉色 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 3 三组完全解理,交角约为120度 与稀盐酸反应剧烈起泡
石膏 CaSO₄·2H₂O 无色、白色、灰色、黄色 玻璃光泽至丝绢光泽 2 一组极完全解理,易剥离成薄片 晶体常呈板状或纤维状
橄榄石 (Mg,Fe)₂SiO₄ 黄绿色、橄榄绿色 玻璃光泽 6.5-7 无明显解理 常呈粒状或块状
辉石 (Mg,Fe,Ca)(Si,Al)₂O₆ 深绿色、黑色 玻璃光泽 5-6 两组近90度解理 常呈短柱状或块状
角闪石 (Ca,Na)₂(Mg,Fe,Al)₅Si₈O₂₂(OH)₂ 深绿色、黑色 玻璃光泽至丝绢光泽 5-6 两组近60度解理 常呈长柱状或纤维状
赤铁矿 Fe₂O₃ 红色、灰色、黑色 金属光泽至土状光泽 5.5-6.5 无明显解理 常呈块状或肾状,粉末状赤铁矿为红色
磁铁矿 Fe₃O₄ 黑色 金属光泽 5.5-6.5 无明显解理 具有磁性
黄铁矿 FeS₂ 金黄色 金属光泽 6-6.5 无明显解理 常呈立方体晶体,俗称“愚人金”
滑石 Mg₃Si₄O₁₀(OH)₂ 白色、绿色、灰色 珍珠光泽至油腻光泽 1 完全解理,易剥离成薄片 触感滑腻,故名“滑石”
萤石 CaF₂ 紫色、绿色、黄色、蓝色等 玻璃光泽 4 四组完全解理 常呈立方体晶体,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荧光
金刚石 C 无色、黄色、棕色、粉色等 亚金刚光泽 10 无解理,八面体解理 自然界中最硬的矿物,具强光泽
黄铜矿 CuFeS₂ 黄铜色、金黄色 金属光泽 3-4 无明显解理 常呈块状或粒状

说明

  • 颜色: 矿物的颜色是肉眼观察到的最直观特征,但颜色可能会因杂质或氧化状态而变化。
  • 光泽: 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,包括金属光泽、玻璃光泽、珍珠光泽等。
  • 硬度: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的能力,通常用莫氏硬度计来衡量。
  • 解理: 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特定方向裂开的性质,解理面通常是光滑的。
  • 特殊性质: 包括矿物的磁性、荧光性、密度、气味等。

(3)洋壳与陆壳物质组成之间的差异。

① 大陆地壳

物质密度为2.79g/cm³,纵波速度为6km/s,占地壳面积的1/3,平均厚度为35km。大陆地壳的成分接近于中性火成岩,其下地壳岩石成分相当于基性麻粒岩,上地壳岩石成分相当于花岗岩;地壳表层则为沉积岩。大陆地壳形成的年代老,内部构造复杂;地壳中最古老的岩石仅产于大陆地壳之中。

② 大洋地壳

物质密度为3.01g/cm³,纵波速度为7km/s,洋壳位于大洋底,占地壳面积的2/3,其厚度较小,平均为7-8km。洋壳岩石主要由玄武岩和橄榄岩组成,构造简单。分布在地球上的洋壳都是中生代以来才开始形成的。